“电池2节1角,废弃灯泡1个1角……”,近日,一张“明码标价”详细价目表出现在杭州市朝晖一区、二区、四区。这是工商管理系冯亚伟老师带队的学生志愿者队伍为响应杭州市第一部生活垃圾处理和分类的地方性法规《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正式实施,在居民区开展的关于分类的调研与宣传活动,以此激发市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志愿者们自制的“垃圾换钱”大招牌吸引了不少居民。仅一个下午,志愿者们就回收到废旧电池1256节,药瓶1565个,洗发液等塑料罐984个。他们还在小区居民中做了一个关于垃圾分类的小调查,回收256份问卷。问卷显示,100%的居民听说过垃圾分类,其中认为自己分得清的有176人,占68.8%;56人觉得自己只能分清一部分;剩余24人分不清。
当天,微信公众平台“浙江经贸志愿队”推送了这次活动的新闻,不到一天微信的阅读量就超过了3000,甚至有海外的朋友说,回国要捐助“垃圾分类”。《钱江晚报》主动跟进并报道了这次活动,并给予很高的评价。这大大超出了志愿者们的预想。志愿者高兴地表示:“说明大家对垃圾分类、环境保护的意愿很强烈,也很重视。这也让我们下一步推进工作有了更多的动力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