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系有4个“3+2”班级,搞好中职和高职的教学衔接是我们面对的重要课题,也是“学风建设年”的一项重要工作。为进一步提高“3+2”班级的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系把“提升‘3+2’班级课堂教学质量”作为系督导10月份的重点工作,主要措施包括:召开“3+2”班级教学研讨师生交流座谈会;督导重点听课;辅导员重点巡视等。
按照系督导计划安排,2010年10月19日下午,我系在系会议室召开了“3+2”班级教学研讨师生交流座谈会。系副主任、督导组长张志乔老师、系副书记胡小江老师及其他督导组成员、教研室主任、“3+2”班级任课教师、“3+2”班级班主任老师、“3+2”班级学生代表参加了此次的研讨交流。
张志乔老师首先作了发言。她认为“3+2”班级生源的知识结构、学习习惯、班级组成等与普高班有所不同,如何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合理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方法至关重要。交流座谈会就是为大家提供一个平台,使师生能够畅快沟通,交流心得体会和教学经验,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困惑和难题大家一起商讨解决,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胡小江老师从学生工作的角度阐述了“3+2”班级的特殊性。他指出注重课堂教学质量、加强师生交流沟通是学风建设年活动的重要工作。他希望学生在学习中能“学有所获”。
紧接着,物流管理、连锁经营管理“3+2”班级的学生代表从不同的角度,详细介绍了班级的基本现状、学习情况、对老师的评价以及自身的学习感受。他们不约而同地表示“3+2”班级的学生基础知识及理解力比较差,,对于高中已学知识能较快掌握,对于新教授的知识则普遍难以接受,需要老师放慢讲课速度,进行详细讲解;物流093班的学生代表董志鹏也谈到,大二班级课堂纪律良好,但是想学习和不想学习的学生两极分化严重,从而影响课堂质量;同学们普遍感到,“3+2”班级的同学都是从一个学校的原有班级稍加筛选而来,没有再进行交叉分班,同学间太过了解失去了新鲜感,难以激发面对陌生人希望追求卓越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环境和动力;大部分学生代表也建议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多采用案例教学、多增加互动环节,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
很多任课老师结合自己为“3+2”班级教学的情况,谈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周蕾老师认为“3+2”班级的学生思维比较容易发散,教学时需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她与在座各位老师及学生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通过课堂点名制度,教学内容与平时生活经验挂钩来调动“3+2”班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颜青老师认为,“3+2”班级的学生个人才能比较出众,若在教学中能够调动学生的个人才能,让他们有展示自己才能的空间,课堂教学质量就会有所提高;赵丽老师提出,“3+2”班级同学交往面太小,跟外班的同学沟通较少,建议增强“3+2”班级与其他普高班级的沟通,多感受其他班级的学习和互动氛围,对带动“3+2”班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有好处;黄琳老师建议,以后我们多找一些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同学多来谈谈想法,了解他们的真是想法,改善教学状况,提升教学质量;杨刚老师指出“3+2”班级现在班委作用十分有限,需要加强班委的作用,提高“3+2”班级的凝聚力,从而带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杜江老师从“3+2”班级班主任角度点明了“3+2”班级的现状,认为通过合适的教育,“3+2”班级也能得到一定的提高;李艳军、潘茜茜、黄琳等老师也纷纷发言,发表了对提高“3+2”班级课堂教学质量的看法。
本次座谈会全体师生感觉受益匪浅,初步总结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第一,系级管理:高度重视“3+2”班级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紧密联动,集全系各方力量,携手抓好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同时,系部将带着老师去相关中职学校走访,了解学生的学习课程及平时生活情况,为高职和中职的衔接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
第二,学生管理:以后多组织跨专业跨班级沟通互动,鼓励“3+2”班级多与普高班沟通;对“3+2”班级进行学习意识、学习态度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要求班主任多了解学生班级的细节情况,时刻掌握班级动态,以便及时调整教学。
第三:教学管理:系里要求任课老师要多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习惯,灵活变通教学方法和课堂纪律管理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任课老师们表示,以后教学中更多采用启发、互动、提问等多样化的形式,多想办法、多种途径挖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尽量通过经典、有趣的学习项目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大家都为座谈会的研讨交流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感到高兴,增强了全体师生抓好“3+2”班级教学的信心和决心。接下来,系里会根据师生反映的情况进行重点整改、督查,系督导、辅导员、教研室将加强“3+2”班级教学的督导、检查工作,希望本月内课堂教学质量能有明显进步,期末能看到显著的成效。